點擊關閉
  • "掃描二維碼,關注協(xié)會動態(tài)"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yè)資訊 » 行業(yè)資訊 » 正文

“中國造”超細電子玻纖獲突破 打破美日壟斷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0-12-24 來源:科技日報 瀏覽次數(shù):4027
核心提示: 由重慶大學和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承擔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內課題超細電子級玻璃 纖維關鍵技術的開發(fā)及產業(yè)化
       由重慶大學和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承擔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內課題“超細電子級玻璃 纖維關鍵技術的開發(fā)及產業(yè)化”日前通過科技部驗收。研究團隊經過4年的努力,在超細玻璃纖維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形成批量生產能力,打破美國和日本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
  據(jù)了解,超細電子玻璃纖維是一種新型的核心材料,被制成各類電子產品的基本元器件,廣泛應用于電子信息、航天航空、汽車等領域。目前,國外主要生產高附加值的D系列(直徑5微米以下)超細電子玻纖,其核心技術掌握在美國和日本兩國手中。2010年前,我國的超細電子級玻璃纖維領域尚屬空白,規(guī)模生產的超細電子級玻纖只有E系列(直徑7微米),是玻纖的生產大國而非強國。國內產品需要依賴進口,支付高額費用。
  2007年,“超細電子級玻璃纖維關鍵技術開發(fā)及產業(yè)化”項目正式啟動,該課題歷時4年,總經費6309萬元,突破了5項超細電子玻纖生產關鍵技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細紗池窯,開發(fā)了4大類超細電子玻璃纖維產品,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建成了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電子級玻璃纖維研發(fā)及產業(yè)化示范基地,大幅度提升了我國電子玻璃纖維科技水平和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
  截至目前,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超細電子玻纖能夠達到4.1微米,已占全球30%的市場份額。公司已建成3.6萬噸玻璃纖維細紗生產線兩條,年產8萬噸粗紗生產線一條,在建年產8萬噸粗紗生產線兩條,預計年產值將超過10億元。
[ 行業(yè)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yè)玻璃協(xié)會,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05037132號-1
電話:010-57159706 傳真:010-88372048 聯(lián)系我們:glass@ns377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