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玻璃的主要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和機械成型兩種。
手工成型主要有吹泡法、冕法、吹筒法等。這些方法由于生產效率低,玻璃表面質量差,已逐步被淘汰,只有在生產藝術玻璃時采用。
機械成型主要有壓延、有槽垂直引上、對輥(也稱旭法)、無槽垂直引上、平拉和浮法等。
壓延法是將熔窯中的玻璃液經壓延輥輥壓成型、退火而制成,主要用于制造夾絲(網)玻璃和壓花玻璃。
有槽垂直引上法、對輥法、無槽垂直引上法等工藝基本相似,是使玻璃液分別通過槽子磚或輥子、或采用引磚固定板根,靠引上機的石棉輥子將玻璃帶向上拉引,經退火、冷卻、連續(xù)地生產平板玻璃。平拉法是將玻璃垂直引上后,借助轉向輥使玻璃帶轉為水平方向。這些方法在70年代以前是通用的平板玻璃生產工藝。
浮法是將玻璃液漂浮在金屬液面上制得平板玻璃的一種新方法,是英國皮爾金頓公司于1959年研究成功的新工藝。它是將玻璃液從池窯連續(xù)地流入并漂浮在有還原性氣體保護的金屬錫液面上,依靠玻璃的表面張力、重力及機械拉引力的綜合作用,拉制成不同厚度的玻璃帶,經退火、冷卻而制成平板玻璃(也稱浮法玻璃)。由于這種玻璃在成型時,上表面在自由空間形成火拋表面,下表面與焙融的錫液接觸,因而表面平滑,厚度均勻,不產生光畸變,其質量不亞于磨光玻璃。這種生產方法具有成型操作簡易、質量優(yōu)良、產量高、易于實現自動化等優(yōu)點,80年代已被廣泛采用。如果在錫槽內高溫玻璃帶表面上,設置銅鉛等合金作陽極,以錫液作陰極,通以直流電后,可使銅等金屬離子遷移到玻璃上表面而著色,稱作“電浮法”。也可以在錫槽出口與退火窯中間,設熱噴涂裝置而直接生產表面著色的顏色玻璃、熱反射玻璃等。